大明殿燈漏
一、 大明殿燈漏的歷史
大明殿燈漏是元代有名科學家、發明家、鐘表大師郭守敬創制的,陳列在皇宮大明殿前,故稱“大明殿燈漏”。
郭守敬一生創制二十多種天文計時儀器,大明殿燈漏是所有儀器中結構*復雜、難度*大的一種,也是他創造性的成功作品。
二、 大明殿燈漏的意義
大明殿燈漏是世界上*早脫離了天文儀器的獨立自鳴鐘。它的誕生比歐洲*早自鳴鐘早半個多世紀。
英國有名科技史**李約瑟博士在研究了歐洲鐘表史后稱**北宋水運儀象臺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我們認為郭守敬的自鳴鐘比歐洲*早鐘表早半個多世紀,郭守敬所處的時代是大元帝國*興旺時期,幾乎整個歐洲也歸大元帝國所豁,當時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平凡,郭守敬大明殿燈漏上獨特設計的時鐘功能與結構一定通過這個時期在西方產生重大影響,推動了歐洲鐘表誕生。因此我們認為郭守敬的大明殿燈漏應是歐洲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蘇州市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是七百多年來**次成功復原的大明殿燈漏,為“**人開創鐘表史”增添了佐證與依據。
三、大明殿燈漏的結構與功能
大明殿燈漏高一丈七尺,約5.4米。它的外形象古代宮燈。大明殿燈漏是在研究了北宋蘇頌水運儀象臺后再設計的,他的主要目的與用途是計量時間,因此他把水運儀象臺上觀察、演示天象的渾儀、渾象省掉,保存了計時部分,為了達到更好的計時效果及可觀性,重要梁架用金制作,同時開創性地增加了審平水緩急、測準水勻調的特殊裝置。這是以前任何計時器所沒有的,是郭守敬的開創,也是后世鐘表的楷模。
大明殿燈漏可分四層:
**層即頂層,日、月、星辰,每日**一周,象征太陽的東升西落;
**層為龍、虎、鳥、龜四象,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通過機內機構能使四象依刻跳躍,如同后世的報刻時鐘;
第三層,周分百刻,即古之一晝夜時間,圓盤上分立十二神人,代表子、丑、寅、卯……中的一個時辰。另外四門內立一木人用手指刻,似乎后世時鐘上的分針。
第四層即*底一層,內藏四個木人,裝一鐘、鼓、鉦、鐃四種樂器,讓人們可以通過不同樂器來判斷所指時間,即木人一刻撞鐘,二刻擊鼓,三刻擊鉦,四刻鳴鐃。
上述所有功能全部依靠水為動力。比較后世時鐘,除原動系外,其余應基本一致,但從時間上推算,它比被稱為世界上*早的意大利米蘭市機械鐘還早80多年。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世界上真正的*早獨立時鐘,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它的成功復原進一步證實,**人開創了鐘表史,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